服装厂老板愁订单?这几个思路打开新局面!
开门见山:做服装找订单,这几乎是所有服装厂老板的心病
干服装加工这行,机器转起来,工人才有活干,老板才有钱赚。但机器要想转,首先得有订单。所以,做服装找订单这事,就跟吃饭睡觉一样,成了咱们日常最操心的大事。今天咱们就看看现在这个节骨眼上,服装厂想找订单,有哪些实在的路子可以琢磨琢磨。
找订单的老办法,还好使吗?
先说说咱们祖传的那些找订单方式:
熟人介绍,靠关系: 这是最传统,也最让人安心的一种。手里有几个老客户,或者认识几个靠谱的中间人,订单基本能维持。但问题也明显,圈子就这么大,万一哪天客户流失了,或者中间人不给力了,订单就成了大问题,非常被动。
跑展会,蹲市场: 每年花时间精力去参加各种服装展会,或者在大型批发市场守着,希望能碰到有需求的客户。这种方式能直接面对面交流,但成本不低,展位费、差旅费都是钱。而且竞争太激烈,像赶大集,能不能捞到好单子,运气成分也占不少。
等大客户上门: 有些厂子手艺好,靠着早年积累的名声,可能有客户主动找上门。但这更像是守株待兔,生意全凭天吃饭,想做大做强就比较难。
这些老办法不是没用,尤其对于一些有根基的老厂。但在现在这个市场变化飞快的年代,光靠这些,订单来源还是显得不够稳定,想进一步发展也缺了点劲头。

新思路:是不是可以换个玩法?
时代在变,找订单的法子也得跟着变。现在都讲究线上线下结合,光等不行,得学会主动出击,把自己的优势亮出来。
把自己的“家底”亮出来: 别老觉得自己厂子小,或者没什么特别的。仔细想想,你最擅长做什么类型的衣服?是针织还是梭织?是做羽绒服有一手,还是做小西装工艺精?你的交期快不快?质量稳不稳定?把这些优势用简单明了的话,甚至拍点真实的车间、产品照片或短视频整理出来。这就是你的“线上名片”,让人一看就知道你行不行。
去“对的地方”吆喝: 现在有很多专门为服装行业服务的线上平台。你可以理解为,这是一个大型的、永不打烊的“线上服装加工对接会”。你把自己的“名片”放上去,有需求的品牌方、电商卖家、设计师就能找到你。这比满世界瞎跑效率高多了。
比如,现在有一些平台,就是专门干这个的。比如说,东纺云工厂这样的,它提供了一个对接的桥梁。工厂把自己的产能、特长、能接什么类型的单子都详细填上去,有订单需求的一方在上面发布任务,平台会尝试帮忙匹配。这样一来,工厂不用大海捞针,客户也能快速找到合适的供应商,确实能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。
当然,选这种平台也要留个心眼,看看平台靠不靠谱,上面的客户资源多不多,口碑怎么样,别钱花了还没效果。
小单快反,做精做专: 现在市场流行小批量、多款式、反应快。如果你能在这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,比如专门接小单,保证快返,或者在一个细分品类(比如童装、户外服装)做到极致,那找起订单来反而会更轻松,因为你有不可替代性。
关键还是“内功”
不管用老办法还是新思路,做服装找订单,说到底,拼的还是工厂本身的“内功”。
- 质量是王道: 活儿干得漂漂亮亮,客户才会信任你,才会介绍新客户。
- 交期要保证: 说什么时候交货,就什么时候交,这是基本的信誉。
- 服务要到位: 沟通顺畅,积极配合客户修改和要求,客户才愿意跟你长期合作。
- 把这些做好了,即便是通过新渠道来的客户,也能变成你的老客户,订单自然就滚雪球一样多起来了。
现在这个环境下,做服装找订单,不能一根筋。老办法可以作为基础,稳住一部分订单;新渠道要积极去尝试,打开新的增长空间。把自己的优势通过网络更好地展现出去,再结合自身过硬的质量和服务,订单应该就不会那么难找了。